端午佳節這樣吃 安心享「粽」不增重

端午節將至,免不了要吃粽子來應景一下,但對於需要血糖控制的人來說,能不能吃跟怎麼吃卻成了一大難題與學問,今天就要來教大家如何能安心享粽,歡慶端午佳節!

粽子大部分都是糯米製作的,而糯米在六大類食物中屬於全穀雜糧類,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澱粉類食物,也是影響血糖最大的因素,且由於組成結構的不同,糯米屬於高升糖指數的食物,比起白飯更容易讓血糖快速升高;在內餡的部分,常見的會包鹹蛋黃、五花肉、後腿肉、花生、栗子、香菇、蝦米等餡料,那麼接著就讓我們一起來分析粽子的熱量與營養素吧!

這顆肉粽熱量約500大卡,含4.2份的醣類,約等於一碗飯的醣量,蛋白質量約1份,脂肪量則高達3份,相當於一湯匙的油,如此高醣高油少纖維的食物,更容易造成血糖的起伏。

然而,不同的製作方式也是影響血糖波動的一大因子,有些粽子會先將糯米炒過,而有些粽子在包裹的時候會在粽葉上抹油,避免米粒過度沾黏。

就以常聽的北部粽與南部粽來做PK,蒸煮方式跟內餡都有些差異,北部粽是先將糯米跟配料一起炒過接著再蒸,米粒顏色較深、口味較重,至於南部粽則是用生米包炒好的配料,再水煮至熟透,米粒顏色較淡,感覺口味清淡,但還是有稍微調味過的喔。

在餡料部分,北部粽常見NG餡料是五花肉、鹹蛋黃,南部粽的NG餡料則是五花肉跟花生,無形中攝取過多油脂,會讓血糖、血脂造成不良影響!

那我們到底要怎麼吃才可以安心享粽,不用擔心血糖飆升呢,只要掌握以下五大原則

原則一:當作正餐食用而非點心,正餐若有吃粽子就不建議再吃飯、麵等澱粉類食物喔,避免攝取過多醣類造成血糖飆升!

原則二:增加纖維質攝取,建議吃粽子前要先吃一盤燙青菜或是喝一碗蔬菜清湯蔬菜的纖維質可以降低血糖上升的速度,幫助血糖穩定喔!

原則三:盡量不淋醬料,常見的有甜辣醬、醬油膏、辣椒醬等,都是屬於鈉含量高、也富含油脂跟糖的沾醬,建議吃原味粽子就很有味道了喔!

原則四:進食時放慢速度細嚼慢嚥,飯後散步10-15分鐘,由於糯米比較不好消化,如果是腸胃不好的人可以避免消化不良、腸胃不舒服的困擾喔!

原則五:記得一天一粒粽子就好,現在家裡可能有吃不完的粽子,建議與家人朋友等分食享用,酌量減嚐,這樣不僅滿足了想吃的慾望,血糖也能有理想的控制!

只要掌握以上五大原則,並配合做血糖監測,就能安心享粽不放縱喔!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